一、简介
该小型盐浴坩埚炉为实验室专用热处理设备,采用井式结构设计,以电炉丝为加热元件,炉膛内置不锈钢坩埚,用于盛装熔盐并对金属工件进行加热处理。设备具备升温快、温控准、操作简便、结构紧凑等特点,适用于高校、科研院所及企业实验室进行小批量热处理试验。
该电阻坩埚盐浴炉适用于碳钢、合金钢、工具钢、模具钢、铝合金等材料的淬火、退火、回火、时效、氰化等热处理工艺,尤其适用于紧固件、标准件、精密零件的少氧化加热处理。
该小型盐浴坩埚炉通过电炉丝通电发热,将热量传导至炉膛内不锈钢坩埚中的盐浴,使盐熔化并保持设定温度。待处理工件浸入熔盐中,通过熔盐的高热传导性实现快速、均匀加热,同时熔盐隔绝空气,有效防止工件氧化和脱碳。
电炉名称:1000度坩埚盐浴炉
电炉型号:STR PRG8-10
额定功率:8 kW
额定电压:220 V / 380 V(可选)
相数:单相 / 三相
最高工作温度:1000 ℃
额定使用温度:≤900 ℃
炉膛尺寸:Φ200 mm × H300 mm
坩埚材质:316L不锈钢
升温速率:≤20 ℃/min(可调)
控温精度:±1 ℃
热电偶类型:K型或S型(双支)
控温方式:PID智能程序控制
炉壳结构:双层结构,带风冷系统
保温材料:陶瓷纤维
外形尺寸(约):500×500×700 mm
重量(约):120 kg
五、结构特点
1、井式结构:垂直装料,节省空间,适合实验室环境。
2、双层炉壳:内衬陶瓷纤维,外层钢板焊接,降低表面温度,提升安全性。
3、不锈钢坩埚:耐腐蚀、耐高温,可更换,使用寿命长。
4、电炉丝加热:采用0Cr25Al5高温电阻丝,绕制于炉膛四周,加热均匀。
5、双热电偶设计:一支控温,一支监测盐浴温度,确保温控精准。
6、排气通道:炉盖设有排气孔,可外接排风系统,排出加热过程中释放的气体。
7、程序控温:支持多段程序设定,自动升温、保温、断电,支持数据记录(选配)
坩埚盐浴炉具有极好的温度均匀性,并确保非常好的热传递到工件。通常,可以使用较短的停留时间进行热处理。由于电荷被排除在排除氧气中,因此零件表面上的比例和变色保持在最低限度。盐浴炉TS 20/15 -TSB 90/80可用于中性和活性盐浴中金属的热处理。
温度段 | 典型工艺与用途 | 炉型/盐特点 | 推荐坩埚材质(壁厚) | 预期寿命* | 常用盐系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50–550 ℃ 低温区 |
① 铝合金时效(T6) ② 回火、等温淬火 ③ 硝盐浴固溶(Al、Mg) |
硝盐(NaNO₃–KNO₃)腐蚀性低; 对坩埚要求最低; 需防“炸盐” |
304 或 316L(8–10 mm)即可,性价比高 | 12–24 个月 | NaNO₃–KNO₃(45∶55) |
550–750 ℃ 中温区 |
① 高速钢、轴承钢回火 ② 结构钢光亮淬火 ③ 软氮化(Tenifer/Trifer) |
仍多用硝盐,但开始加 NaCN 形成活性盐; 坩埚需抗晶间腐蚀 |
316L(≥10 mm)首选;如含氰>5 % 建议 317L | 8–15 个月 | NaNO₃–KNO₃ + 2–8 % NaCN |
750–850 ℃ 中高温区 |
① 渗碳(880 ℃)前预热 ② 合金钢淬火 ③ 碳氮共渗 |
中性氯盐(BaCl₂–NaCl)或低氰盐; 腐蚀明显增强; 坩埚进入“高 Cr-Ni”时代 |
310S(0Cr25Ni20)或 P 型 CrNi 镀层钢(10–12 mm) | 6–12 个月 | (50–70 %)BaCl₂ + NaCl |
850–1000 ℃ 高温区 |
① 高速钢、模具钢淬火 ② 光亮退火 ③ 深层渗碳 |
全氯化盐浴,对金属氧化+氯离子点蚀双重攻击; 热冲击大 |
C 型高合金 Cr-Ni 铸钢(1.4828/HK40)或纯镍 201(12–15 mm) | 8–15 个月(镍>18 个月) | BaCl₂ + NaCl(70∶30) |
1000–1200 ℃ 超高温区 |
① 高合金钢固溶 ② 特殊不锈钢退火 ③ 钛合金 β 处理 |
需加氟化盐助熔,腐蚀最剧烈; 金属坩埚已难承受 |
SiC-C 质复合石墨坩埚+Inconel 600 外箍(15 mm) | 3–8 个月 | BaCl₂ + NaF + CaF₂ |
*寿命按“每天一班、每周 5 d、盐面保持≥2/3 高度、定期捞渣”估算,若连续运行或频繁冷热循环需下调 30–50 %。
初次烘炉:新坩埚必须分段烘干→300 ℃×4 h→600 ℃×4 h→工作温度,防止“热震+湿盐”爆裂。
防“炸盐”:工件、夹具 120 ℃以上预热;盐中水分<0.05 %。
停炉保护:温度<400 ℃再断电;长期停用把熔盐凝固后表面封石蜡,防止吸潮结壳。
定期检测:每月测坩埚外壁厚,减薄≥2 mm 或出现穿透裂纹即报废。
备用策略:高温区(>850 ℃)建议“一用一备”,减少停产损失。